成员单位

最新资讯
今日焦点
-
一根翠竹的绿色“账本”——从“西南竹海”透...2023-01-06
-
“文章节义”庐陵,“红墨古绿”吉安2023-01-06
-
强信心,市场主体添活力(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)2023-01-06
-
甘肃安定: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2022-12-23
-
浙江诸暨:香榧坚果进入出货旺季 特色产业助...2022-12-23
评论排行
-
一根翠竹的绿色“账本”——从“西南竹海”透视乡村民生画卷
新华社贵阳1月5日电 题:一根翠竹的绿色账本——从西南竹海透视乡村民生画卷 新华社记者欧甸丘、刘智强 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景色(2019年5月10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寒冬时节,赤水河畔绿意盎然,百余万亩翠竹迎风招展、生机勃发。竹农们
发表时间:2023-01-06 查看全文>> -
甘肃安定: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。 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
发表时间:2022-12-23 查看全文>> -
江西湖口:生态好 鸟儿至
2022年11月21日,成群白琵鹭、豆雁、反嘴鹬等越冬候鸟集结鄱阳湖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湿地,构成了冬日的一道风景。近年来,湖口县全面落实河(湖)长制、林长制各项工作任务,大力普及野生动植物相关法规政策和科普知识,加强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管控和栖息环境保护建设,为候
发表时间:2022-11-22 查看全文>> -
黑土地上,新农人锄禾记
他们,用全新的方式挖掘黑色宝藏的潜能,不再面朝黑土看天吃饭 深翻,老农人熟知的术语,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翻机具,翻动土壤,打破犁底层,改善耕层结构,提高耕地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。在这篇12位新农人的故事里,主人公们用自己的方式深翻脚下的这片黑土地,
发表时间:2022-11-13 查看全文>> -
广西灵山:小小鱼苗带旺乡村产业
新华社南宁11月8日电 题:广西灵山:小小鱼苗带旺乡村产业 新华社记者朱丽莉 我们的鱼苗卖到了新疆,那里很多老客户养鱼都是用我们的鱼苗。小鱼苗成了大家致富的‘源头’。在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一家水产良种场内,淡水鱼育苗领头人周世良自豪地说。前不久,
发表时间:2022-11-09 查看全文>> -
安徽宿松:秸秆利用 环保增效
近年来,华阳河农场通过秸秆粉碎还田、打捆回收养殖、稻田养虾等多种形式,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,既减少秸秆焚烧污染、又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,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。(李龙摄影)编辑:张东平
发表时间:2022-11-07 查看全文>> -
在金秋中收获希望——黑龙江“十九连丰”秋收扫描
新华社记者王建、黄腾、孙晓宇 金秋时节,希望的田野上传来丰收的喜讯。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秋收生产已全面告捷,实现十九连丰。 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573 54亿斤,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强,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,商品量、调出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,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龙江力量
发表时间:2022-11-03 查看全文>> -
陕西西安:“农业景区”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
新华社西安10月30日电(记者贺占军 刘潇 李华)农业景区?啥意思?不种粮了去开发景区?深秋时节,带着这样的疑问,记者步入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荞麦花海农业景区。 在秦岭北麓的这个村落,千亩荞麦花粉白相间,层层叠叠,沿着起伏的山势,从山脚一路铺到
发表时间:2022-11-01 查看全文>> -
山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一线扫描
山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一线扫描 新华社记者魏飚、王皓、张磊 金秋十月,山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入收获季,从南到北,收割机机声隆隆,农田里一派繁忙场景。 这些天,位于河津市的山西万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,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模式种植的1万亩大
发表时间:2022-10-26 查看全文>> -
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样做好“衔接”文章
广西: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,大石山窝蝶变为生态绿洲 金秋时节,稻谷压穗、瓜果满枝。记者在广西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蹲点调研了解到,各地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,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,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助力脱贫群众增收。同时,紧抓石漠化综合
发表时间:2022-10-24 查看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