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员单位
来中国蔬菜之乡 看看“太空种植园”
发布时间:2022-04-21 10:23:32 来源:新华网
新华社记者张志龙、邵鲁文
单株结果6000多斤的西红柿树、一年循环结果1200多斤的空中红薯、400多斤的“巨人”南瓜……这些观赏性极强的蔬菜品种,都出现在4月20日“中国蔬菜之乡”山东寿光开幕的第二十三届中国(寿光)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。更让人惊奇的是,除了这些品种以外,这里还能看到首次亮相的“太空种植园”,了解蔬菜的“太空之旅”。
走入菜博会的十号馆,就如同走进了一条绿色科技长廊,物联网管理系统、智慧型植物工厂、太阳能导光和光纤照明种植等各类“新鲜科技”应有尽有。在展馆北侧,有一个“太空种植园”,这里搭建了两个“太空舱”,使用“太空模型栽培模式”来模拟宇宙中的环境种蔬菜。这是今年馆内的新亮点。

寿光菜博会上的“太空种植园”(受访者供图)
菜博会十号馆馆长马尊娟告诉记者,两个“太空舱”模拟了太空宇宙当中强辐射、微重力、高真空、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。“太空模型栽培模式”则充分应用了人工补光、无土栽培、环境智能控制等技术,模拟作物生长所需的水、阳光以及温湿度等生长条件,展示了在太空极端条件下,蔬菜是如何生长的。
除了模拟太空的栽培模式,本届菜博会十号馆内还将“去过太空”的蔬菜新品种进行了实地种植,新增设了航天育种成果展示区,展示了茄子、西红柿、辣椒等13个品种。
“小小的种子,搭乘航天器游历太空,返回地面后再优选育种,就有了个头大、颜值高、营养足的‘太空蔬菜’。”马尊娟说,航天品种具有变异速度快、变异幅度大、优异变异多、稳定性强等特点。一般的育种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推广,而航天育种只需要4到5年的时间就可以推广,大幅缩短了育种年限。

寿光菜博会上展示的各品类蔬菜(受访者供图)
据了解,1987年,我国首次将水稻、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,开启了太空育种的探索之旅。30多年来,我国先后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、菌种、试管苗的搭载升空试验,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、新品种。
自2000年起,菜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2届。本届菜博会共设主展区45万平方米,室内展览面积16.5万平方米,包括10个展馆、采摘园、日光温室高产栽培区、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区。为了应对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,本届菜博会采用线下布展、线上办会的形式。
编辑:张东平
编辑:张东平

最新资讯
今日焦点
-
新华视点|黑龙江省首个黑土地保护周:以法之...2022-05-30
-
推进轮作休耕,探索农旅融合,黑龙江海伦百兴...2022-05-18
-
全力以赴抓好小麦机收和“三夏”生产2022-05-17
-
村里有了村务员(人民眼·基层治理探索)2022-05-06
-
最是一年春好处丨乡村桑果丰收 邂逅春天里的果实2022-04-28